正確跑步姿勢怎麼做?3重點教你跑得穩、跑得久、跑得更有效!
身體智慧護脊團隊撰寫、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老師審稿
你真的會跑步嗎?跑步並不是雙腳動起來就好,學會對的慢跑姿勢才是提升運動效率、避免受傷的基本條件。本文將由專家帶你了解正確的跑步姿勢分析,包括上肢擺動、腳掌落地方式等細節,並推薦幾個跑後放鬆的舒緩動作,幫助你減少膝蓋負擔。此外,我們也整理了大家常問的跑步問題:每天跑步好嗎?怎麼跑才不會喘?跑步還有哪些小技巧?一次給你完整解答,讓你真正享受跑步的好處!
跑者最常忽略的7個姿勢錯誤,小心跑出運動傷害
-
上半身後仰或過度前傾
-
左右橫向擺臂
-
手緊握拳頭
-
膝蓋彎曲過多,像坐姿跑步
-
步伐過大
-
小腿後踢,大腿折疊不足
-
後腳跟著地
學會正確跑步姿勢,舒服邁出健康步伐!
-
頭頸放鬆,視線平視
眼睛直視前方約 10~15 公尺的地面位置,避免低頭或過度抬頭,讓呼吸保持順暢。
-
抬頭挺胸微前傾
上半身挺直略微前傾,身體呈一直線,讓地心引力協助推動前進,並保持收緊核心避免身體左右晃動。
-
雙臂自然擺動
手肘彎曲約 60 度最省力,手掌輕輕半握拳,前後走向的輕鬆擺動,前擺拳頭不超過身體中線,後擺不超過腰側。
-
膝蓋朝前微彎
膝蓋微彎可以緩衝落地壓力,這種彈性吸震的機制是保護關節的重要動作,切記勿過度伸直,以免造成膝蓋痛等慢性損傷。
-
髖部帶動
由大腿主導發力,主動抬起帶動小腿擺動,勾腿折疊跑起來更省力,避免小腿肌肉過勞。
-
腳步輕盈有節奏
腳的落地點應在身體正下方,可以維持骨盆穩定,動作盡量放輕,讓動作更流暢。
-
腳掌落地
後腳跟落地的姿勢對身體的衝擊力較強,容易導致跑者膝、髖關節疼痛或下背代償。若你是長時間有氧慢跑或休閒性跑者,建議全腳掌落地的方式,平均分散壓力;若是對速度較有要求的跑步運動,則建議前腳掌落地更幫助提速。
3 個跑步技巧,提升運動效果
一、選對跑步鞋
一雙好的跑步鞋,不只是穿得舒服,更能提供足夠的支撐與減震效果。貼合足弓的設計有助於提升腳踝穩定性、預防扭傷,減少膝蓋與足底的衝擊負擔。
其他附加功能還包含輕量鞋身設計,能降低體力消耗;具備高抓地力與防滑性能的鞋底,則確保在不同地面環境下跑步時的安全性。
二、充足拉伸
跑前應進行動態伸展,如高抬腿、弓箭步伸展等,喚醒肌群,跑後則進行靜態拉伸,放鬆大腿後側、臀肌、小腿等活動部位,減少肌肉痠痛,提升恢復速度。
三、足部訓練
日常可做一些足部訓練,提升腳踝穩定性與步態效率。下面分享 5 個讓跑步更輕鬆的足部訓練動作:
- 訓練一:滾壓足底筋膜
滾筒放在靠近身體的地板上,若平衡感不佳者可以扶牆輔助。將重心移至腳部,重量從前足區透過筋膜滾筒壓上來,將滾筒滾至腳後跟,採慢 6 下、快 6 下的頻率,完成足中部後,接著換腳,並針對足內側、外側、後脂肪部位進行同樣動作,活化足底筋膜。
- 訓練二:強化足部敏感度與覺察力
赤足溫和按壓不同的腳步區域,如足部內側、腳趾指尖、足部外側、足跟。雙腳完成後變換不同的地面質感再做重複動作,如軟墊上、毛巾上、木地板等,進行踩按覺察。
- 訓練三:雙腿擺盪
準備一根棍子或竿子還有一個台階。站在台子上,左腳踩上就左手拿竿,踩上後右腳懸空,身體站穩後,將右腿輕輕往後延伸拉高、自然放鬆,腿如鐘擺般擺盪 30~50 下,不要過度用力,也不需要用踢的方式,訓練筋膜的彈性。
- 訓練四:小腿與阿基里斯腱彈跳
準備拿兩根棍子做輔助,輕輕的用腳跟離地,做原地上下彈震的動作,接著試著跳起來,彈震之後連續彈跳,想像自己如一顆球般輕鬆跳動,而非持續用肌肉僵硬出力,膝蓋不要彎曲過多,約跳 20~50 下後便可休息,重複 2~3 組。熟悉這韻律感後,便可不用棍子原地彈跳,甚至腳一前一後、一左一右的開合扭轉變換,訓練筋膜的彈振性。
- 訓練五:阿基里斯健伸展
找一個台階或樓梯,以赤足為佳,若足部感到不適也可以穿上襪子或鞋子。將前足區採在台階邊緣,將身體重量放在右腳慢慢的下降,再踮腳踮腳尖拉起來,雙腳緩慢、溫和地做 6~8 次,最後再慢慢地彈震,做完會發現兩隻腳都鬆開許多。
讓走路更輕鬆的足部訓練,影片這裡看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aBRrDpsbHeo
跑步後放鬆的4個伸展動作
-
扶著樹幹,背部打直,屁股往後,膝蓋微微彎曲。將屁股向後推,膝蓋再慢慢伸直,會有緊繃的感覺,停留 30 秒到 1 分鐘的時間。
-
伸展腰大肌與小腿肚,重心向前,手扶樹幹往前推
-
手放頭頂,進行側面伸展 30 秒左右再換邊
-
把前足區放在台階上,腳跟往下壓,再慢慢踮起來,做 6~8 次,微微抖動後換腳
影片教學更清楚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reel/1073771720617226
可以每天跑步嗎?
如果你是初學者,建議每週跑步 3~4 次,搭配休息日來幫助肌肉恢復。對於經驗豐富的跑者,每天跑步是沒有問題的,但需要根據強度與跑步類型進行調整,避免過度疲勞。
無論你是哪一階段的跑者,都要注意自己身體的反應。若出現疼痛或不適,應該適當減少運動量或休息。
如何跑步不會喘?
4招克服呼吸困擾
-
跑步時採取腹式呼吸,以鼻吸口呼的方式能維持穩定的呼吸節奏
-
若開始感到喘,可以減少步幅、提高步頻,減輕負擔的同時保持運動步伐
-
運動需循序漸進,初學者應先從輕鬆的慢跑開始,再逐漸增加跑步時間和強度
-
跑步之前的熱身不可忽略,提升心肺功能外,也能讓身體快速適應運動狀態
讓專家帶路,從身體智慧出發,開啟自主健康新生活!
你有過越跑越累、膝蓋隱隱作痛,或是跑完全身痠的經驗嗎?跑步是需要正確的動作控制與對身體的覺察,當我們習慣用錯誤的方式運動,不僅容易造成關節過度負擔,長期下來也可能影響整體的姿勢與身體健康。
「身體智慧」品牌是由脊椎保健達人鄭雲龍創立的健康教育機構,「疾病管理靠醫療,健康促進靠自己」,身體智慧致力於協助人們透過精準的動作控制與正確的生活習慣,長效改善身體狀況。課程融合了筋膜科學、動作控制訓練與生活實踐,提供系統化的學習內容,從根本改善動作效率與身體感受,不只是提升運動表現,更是為長期健康打下基礎。
課程了解:https://class.bodylearning.com.tw/
學員心得:2天見證脊椎保健的奇蹟:「強背運動」讓醫生超吃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