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增強體力】 常常覺得疲倦?日常增強體力的飲食保健與運動方法

【增強體力】 常常覺得疲倦?日常增強體力的飲食保健與運動方法

身體智慧護脊團隊撰寫、脊椎力學專家鄭雲龍老師審稿

許多人日常中會感受到體力變差、容易疲倦的狀況,究竟造成體力變差的原因是什麼?想鍛鍊體力,有快速恢復體力的方法嗎?女性體力差如何改善?本篇身體智慧將帶你認識在家就能夠做的簡單體能訓練,以及能夠增強體力的運動、食物和保健食品,協助你更完整地理解健康與生活的關係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

體力變差的原因

體力不足、容易疲倦,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,而是多方面累積的結果。鄭雲龍老師曾分享過:「體力下降並不是突然發生的事件,而是長期生活方式累積的訊號。觀察這些訊號,能幫助理解身體狀態。」以下整理體力下降常出現的原因:

睡眠品質下降

睡眠不足或深度睡眠比例過低,會導致能量恢復不完全,即使總睡眠時數看似足夠,若常半夜醒來或淺眠,白天依然容易感到疲倦。

飲食能量來源不均衡

過度依賴高糖或精緻澱粉,雖然能快速帶來飽足感,但血糖在短時間內劇烈起伏,反而造成精神不穩定,甚至容易「愈吃愈累」。

缺乏規律運動

長時間缺乏活動,會讓肌肉量下降,導致身體在應付日常動作(例如走樓梯、搬東西)時,需要花費更多能量。

壓力與精神緊繃

長期心理壓力或焦慮,會讓交感神經持續亢奮,即使身體在休息,能量也無法有效儲存。

年齡與代謝變化

隨著年齡增長,基礎代謝率與荷爾蒙分泌逐漸下降,如果沒有刻意維持活動量,肌肉與心肺功能也會逐步退化。

特殊生理狀況

女性在經期、更年期、懷孕期間,常會因荷爾蒙波動或營養需求增加,特別容易出現體力不足的感受。

體力變差容易疲倦的現象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疲倦,勞累,增強體力

體力不足常會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訊號表現出來,以下是一些常見現象:

1.日常活動感到費力

即使是簡單的步行、上下樓梯或搬運物品,也比以前更耗力,常讓人覺得日常動作需要額外努力。

2.長時間工作後倦怠明顯

無論是體力工作或腦力專注,休息後仍可能感覺精力未完全恢復,容易出現「累得快、恢復慢」的狀態。

3.運動後恢復速度減慢

運動後心跳、呼吸回復到平常水準的時間延長,肌肉酸累感持續時間也可能增加。

4.注意力與精神狀態波動

精神容易分散、思緒難以集中,甚至伴隨眼睛疲勞或輕微頭痛,影響工作或學習效率。

5.夜間睡眠無法帶來充分精力

即便睡眠時間充足,白天仍可能感到精神不足,形成「睡了還是累」的現象。

增強體力的運動

體力的核心來源主要包括心肺耐力與肌肉力量,兩者的互相作用,共同決定日常活動的能量消耗與持久性。鄭雲龍老師曾指出:「運動不在於強度,而在於規律性。長期的規律運動,才能累積穩定的體力基礎。」

有氧運動

提升心肺功能的主要方式,例如慢跑、快走、游泳與跳繩,透過規律的有氧活動,身體能更有效率地運送氧氣,提升耐力與整體活力。

肌力訓練

以維持或增加基礎肌肉量為重點,例如深蹲、伏地挺身和平板支撐,肌肉量充足可以降低日常動作的能量消耗,使身體在搬運物品或長時間活動時更省力。

核心訓練

可以從基礎動作開始,像是橋式或側平板,有助於保持身體穩定性與協調性,提升整體運動效率與姿勢控制能力,再逐步提升難度。

延伸閱讀:上班族必學4招久坐運動!讓你輕鬆告別粗腿與巨臀

鍛鍊體力的日常習慣

日常生活的小動作,也會影響體力維持,例如選擇走樓梯而非電梯,步行或騎車通勤,以及定時進行伸展或簡單徒手運動,都是維持肌力和心肺耐力的方式,即便是零碎時間的活動,也能在長期累積中,形成穩定的體力基礎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

增強體力的食物

根據國民健康署說明,「想要維持健康,必須注重均衡飲食是每天都要均衡的攝取六大類食物,包括全穀雜糧類、乳品類、豆魚蛋肉類、蔬菜類、水果類、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。」不僅提供每日所需能量,也直接影響肌肉、心血管與神經系統的運作,提供即時的運動與生活所需,使身體在日常活動或運動中更有能量應對各種挑戰。

  • 優質蛋白質

如雞蛋、鮭魚與黃豆,含有人體必需的完整氨基酸,可以支持肌肉纖維修復與合成,對於長時間站立或搬運物品的人,攝取足夠蛋白質能讓肌肉維持力量,減少日常活動中的能量消耗。

  • 複合型澱粉

燕麥、糙米、地瓜與紅藜,提供持久且穩定的能量來源。這些食物消化緩慢,可避免血糖急速升降,減少精神波動與短期疲倦感。例如,早餐以燕麥配豆漿和水果,不僅能提供穩定能量,也有助於上午的專注力維持。

  • 新鮮蔬果與礦物質

蔬果在能量代謝中扮演重要的輔助角色,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素,像是菠菜與香蕉含有鎂與鉀,可協助肌肉收縮與神經傳導,能維持日常活動效率。

  • 健康油脂

如堅果、亞麻籽與橄欖油,則參與荷爾蒙合成與長期能量儲存,支持耐力運動及長時間體力消耗的需求。

增強體力保健食品

除了均衡飲食外,市面上也有許多保健食品被用來支持體力維持與能量代謝,常見的選擇包括 B 群維生素、鐵質、深海魚油與人蔘萃取,整理如下

保健食品成分

功能

補充說明

B 群維生素

參與能量代謝,協助碳水化合物、脂肪與蛋白質轉換為可利用能量

促進能量代謝與生理機能調節

鐵質

影響血紅素生成與氧氣運送、維持能量代謝

避免與茶、咖啡同時攝取,可與含維生素 C 的食物一起攝入以提升吸收率

深海魚油

富含 Omega-3 脂肪酸,有助於循環系統與細胞代謝

可支持能量運作

然而,保健食品的作用通常與個人的生活習慣、飲食結構與體能狀態密切相關,單靠補充品並不能瞬間增加體力,真正的效果來自於與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及良好作息的長期搭配。

鄭雲龍老師提醒:「保健食品應視為日常生活的補充,而非單次解決方案。觀察身體訊號與累積健康習慣,才是體力維持的關鍵。」

女性體力差如何改善?

女性在不同生理階段,體力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,呈現出特殊的身體訊號,觀察這些生理訊號,能幫助女性了解自身能量狀態與身體承受能力,有助於理解和調整日常體力分配。

生理階段

影響因素

容易產生的疲倦現象

        營養補充與建議

經期

失血與鐵質消耗

精神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體力下降

補充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紅肉、豆類、深綠色蔬菜

懷孕期間

體重增加、胎兒發育

容易疲倦、能量需求提升

輕度運動與營養均衡

更年期

雌激素與荷爾蒙分泌變化

睡眠品質下降、肌力減弱、體力消耗增加

維持肌力訓練與健康飲食

快速恢復體力的方法?

許多人在感到疲倦時,會依賴咖啡、能量飲或高糖食物來迅速提振精神,雖然這些方式能在短時間內帶來清醒感或能量提升,但效果往往稍縱即逝,甚至可能造成血糖起伏或睡眠品質下降,反而讓身體更容易陷入疲倦循環。真正能快速恢復體力的方法,其實並非依靠刺激性飲品或甜食,而是透過規律作息、均衡飲食與持續運動來打下基礎。

在家體能訓練方法

在家運動並不一定需要複雜器材,只要善用身體重量與一些小工具,就能進行有效的體能訓練。以下整理幾種方式,適合日常規律練習:

  • 徒手運動

高抬腿、深蹲、伏地挺身,不需要器材,就能有效訓練下肢、胸肩與心肺功能,適合初學或日常維持體能。

  • 核心穩定動作

平板支撐、橋式:強化腰腹穩定,保護脊椎,提升日常活動的穩定度。

  • 小器材輔助

如果家中有啞鈴或彈力球,可以加入簡單重量訓練,提高肌肉負荷,進一步增強耐力與力量。

  • 彈力帶訓練

彈力帶可運用在手臂、肩膀、背部等部位,加強肌群張力,這邊分享鄭雲龍老師的彈力帶張力訓練,動作簡單,適合在家每天練習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,SISSEL,OCTOCORE

利用彈力帶,手部V字型向下變W字型,再向上呈V字型,上下來回三次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,SISSEL,OCTOCORE

側面延伸,都要由內而外撐開的感覺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,SISSEL,OCTOCORE

腿向後,慢慢延伸再慢慢回來。

身體智慧,脊椎保健,筋膜力學,鄭雲龍,上班族,增強體力,SISSEL,OCTOCORE

小腹收好,重心移向前,向上向後延伸,打開。

影片參考:懶人福音🔥 5分鐘激活全身,運動變簡單!筋膜訓練神器【OCTOCORE八核心給力圈】小章魚伸展帶教學|消除緊繃、促進循環、打擊酸痛

常見問題 FAQ

Q1:體力變差、容易疲倦的原因有哪些?

A1:主要包括睡眠品質下降、飲食能量來源不均衡、缺乏規律運動、壓力過大、年齡代謝變化,以及女性特殊生理狀況(經期、懷孕、更年期)。

Q2: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體力不足的現象?

A2:包括簡單步行或搬運物品比以前費力、長時間工作後恢復慢、運動後心跳與呼吸回復時間延長、注意力波動、白天睡眠充足仍感疲倦。

Q3:日常生活中如何累積體力?

A3:透過走樓梯、步行或騎車通勤,以及零碎時間的伸展與徒手運動,長期累積可以形成穩定的體力基礎。

 

延伸閱讀:睡很久還是很累?6個原因一次看,改善長期疲勞問題

延伸閱讀:站立的好處?三大正確站姿秘訣,讓你體拔長高還可顯瘦